5G连环专利诉讼“兵临城下”,中国手机、汽车公司如何反击?

温馨提示:本文最后更新于2022-11-25 14:05:44,某些文章具有时效性,若有错误或已失效,请在下方留言或联系

随着5G标准的逐步冻结和成熟,通信技术专利纷争四起。

高通和苹果的专利诉讼“车轮战”平息还不到三年,爱立信、诺基亚又开始在全球向手机厂商发起了5G专利诉讼战。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爱立信至少在六个司法管辖区对苹果提起了专利侵权诉讼,而诺基亚从去年开始在英国、德国、西班牙、法国以及印度、印尼等多个地区向OPPO、vivo等中国厂商发送了“诉状”。

调研机构Strategy Analytics新兴设备技术研究服务在一份报告中指出,5G手机将在2025年每年为专利持有者带来近200亿美元的全球专利使用收益,而爱立信,诺基亚和高通三家公司将占据这些专利使用收益的绝大部分。

但不断“抬高”的5G专利费用开始成为手机厂商的负担,即便是苹果也不得不花更多的精力来应对来自于全球不同厂商发起的诉讼,而一旦头部手机厂商妥协,可能造成的“踩踏”效应更是让行业从业者们感到焦虑。

“倘若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倒下,又有多少手机公司会成为这些巨头们的新猎物?与5G强相关的新兴行业如新能源汽车、物联网企业会不会成为下一个5G专利的买单者?”在接受采访的多家手机厂商看来,目前,这些问题并没有答案。

但从不断“烧起”的专利纠纷案件看到,全球知识产权布局正面临着来自技术迭代、激烈竞争、专利许可等多方面的风险压力,不管是手机厂商还是汽车厂商,知识产权团队设立最主要的功能便是提前布局,预防这些未来可能遇到的风险,助力企业抢占领先优势。

“以汽车产业为例,第一要先了解SEP的运作模式;第二要积极接触专利池公司;第三要推进汽车行业规范,促进国内法律法规。”Gartner分析师刘轶对记者表示,只有贡献更多专利,才能掌握一定话语权。

高通之后,苹果“交战”爱立信

近日,哥伦比亚的一家上诉法院解除了对苹果iPhone销售的初步禁令,爱立信也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撤回了针对苹果的非标准必要专利诉讼调查中的两项专利,但这并不代表两家的“矛盾”就此放下。

2019年春季,苹果与高通的“世纪诉讼”宣告和解,前者除了支付45亿美元之外,也重新将高通的基带带回了iPhone上。但就在和解后的两年,苹果又与瑞典通信巨头爱立信开始了5G费用的“拉扯”。

去年10月4日,爱立信因5G无线专利许可费率与苹果意见不一致在美国得克萨斯州联邦法院对后者提起诉讼,指控苹果iPhone、iPad、AppleTV、HomePod和智能手表侵犯其EP2819131B1专利。两个月后,苹果开始反击。起诉爱立信使用“强硬手段”来更新专利。

针对上述专利诉讼,专利博客Foss Patents博主弗洛里安-穆勒(Florian Mueller)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关键问题在于持续的特许权使用费是否较应计金额过高或者过低了。

“苹果与爱立信的诉讼与2015年大体相同,但是现在与7年前相比,形势出现了两方面的变化。”穆勒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一是与2015年爱立信脆弱的财务状况相比,现在的爱立信更加强大了;二是自2015年以来,某些司法管辖区关于标准必要专利(SEP,此处为4G和5G专利的组合)的判例法发生了变化。欧洲法院,尤其是德国和英国的法院现在对专利持有人更加有利。

2015年,苹果与爱立信曾在经过大约一年的诉讼后达成和解。当时涉及的专利涵盖LTE技术以及2G和3G技术。由于爱立信允许苹果在iPhone和iPad中使用爱立信技术的先前许可协议到期,爱立信认为苹果公司支付的专利费仅为其设备价值的很小一部分,要求基于“整个LTE设备的最终价格”来决定专利使用费的金额;而苹果公司称,它向爱立信支付的专利使用费应基于设备内部芯片的价值。

在持续一年的诉讼之后,双方达成和解。有分析师预估,苹果需要根据手机销售额和每部手机的专利费向爱立信支付2.4亿至7.25亿美元。

穆勒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按照几年前苹果与高通的诉讼结果,苹果需要为每部iPhone手机向高通支付7.5美元的专利费,并且苹果向高通支付的专利费用超过了向其他所有设备运营商支付的专利费之和。穆勒认为,此次诉讼预计将在未来两周内达成和解,如果未达成协议,那么则会像上次一样持续一两年时间。

在最新的消息中,爱立信与苹果在美国的诉讼案件仍有三项专利存在争议。下一个重要的时间点是12月5日,得克萨斯州东区法院即将开庭。此外,下一个爱立信诉苹果的禁令将于明年上半年在德国曼海姆和慕尼黑下达。

爱立信方面没有向记者透露上述案件的进展,只表示“已经在多个司法管辖区对苹果提起了多起专利侵权诉讼”。

“由于之前的协议已经到期,我们无法就新许可的条款和范围达成一致,苹果现在在没有许可的情况下使用我们的技术。”爱立信相关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爱立信拥有27400名研发人员,并拥有领先的5G专利组合,许可协议签订超过了100件,通过专利许可获得公平补偿的可能性对于确保创新方面的新投资使爱立信的客户和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受益非常重要。

通信巨头对中国厂商发出诉讼“警告”

几乎在爱立信发起对苹果诉讼的同一时间,诺基亚也盯上了来自于中国的手机巨头。

2021年7月,就在4G专利合同到期后不久,诺基亚对OPPO发起了全球范围内的诉讼,随后也在德国、印度、印尼等地对vivo提起诉讼。

但是这场“突袭”并没有让冯英感到意外。半年前,OPPO刚刚赢得夏普在全球范围内发起的专利诉讼,最终双方达成专利交叉许可协议及合作。作为OPPO公司的首席知识产权官,多年来与海外通信巨头打交道的经验告诉他,这场“硬仗”迟早会到来。

一方面,围绕在通信标准必要专利(SEP)的FRAND许可费率,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争议,特别是5G商用之后。更多的落地场景以及通信SEP市场格局的变化,都成为了5G专利战的催化剂。另一方面,随着手机厂商在4G协议上的陆续到期以及在5G手机市场上的占有率提升,这些厂商也开始成为全球通信巨头眼中的“肥肉”。

以OPPO为例,2018年7月1日之后,OPPO与诺基亚通过交叉许可获得诺基亚的SEP许可,许可期限至2021年6月30日。该许可到期前,诺基亚与OPPO试图协商延长许可期限并将许可范围扩大至5G专利。

冯英对记者表示,和诺基亚的新合同在去年年初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沟通,OPPO已经表达很大的谈判诚意,但最后对方依然采取激进的方式,试图通过诉讼的手段压迫OPPO接受它的价格。

据不完全统计,诺基亚目前在全球11个国家对OPPO提起诉讼,累计案件超过60多起。仅在德国地区,双方的专利交叉起诉多达十数个,诺基亚方面对OPPO发起了30多起诉讼。

“OPPO尊重知识产权并倡导合理收费,坚决反对以诉讼胁迫被许可人谈判和接受不合理高价许可费。”冯英对记者说。

“4G的时候我们已经和诺基亚签订了合作协议,5G的时候要价太高确实很难承受,现在硬件的利润率并不高,收取专利费的公司越来越多,每一家公司都水涨船高,会导致硬件的成本越来越高。”冯英坦言,如果按照诺基亚的费用标准,手机厂商不可能有盈利空间,对于公司以及行业的长期发展也会带来不利影响。

根据诺基亚在2018年对外公布的5G专利收费标准来看,每台使用其专利的5G手机应向诺基亚支付3欧元的专利费。如果按一家公司全球1亿多台的手机出货量计算,那就是每年3亿~4亿欧元的专利费用。OPPO认为,对方设定的专利费用远高于4G时与OPPO签订的协议标准,这是不合理的。

过去十年,仅在手机领域,诺基亚就向苹果、华为、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HTC)、Research In Motion(RIM)以及视觉科技公司优派(ViewSonic co)提起过专利权诉讼。即便是在智能手机市场“掉队”后,专利授权所获得的收入也已经成为诺基亚营收的重要组成部分。

财报数据显示,过去五年,诺基亚专利许可业务年营收一直保持在10亿欧元以上,上一财年中,诺基亚专利授权业务的营收占比虽然只有5.72%,净利润占比却达到了40%。在今年第三季度中,诺基亚净销售额同比增长6%,但营业利润不及市场预期。

对此,诺基亚表示,当季技术业务营收下滑19%至3.05亿欧元,主要是受到与OPPO、vivo诉讼的影响。

5G专利费用谁来收,收多少?

随着全球5G商用化的快速铺开,通信巨头们对专利费用的态度也不再遮遮掩掩。但5G专利费该收多少,行业中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目前来看,FRAND原则被广泛提及,即公平、合理和非歧视。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报告显示,全球声明的5G标准必要专利共21万余件,涉及4.7万项专利族(一项专利族包括在不同国家申请并享有共同优先权的多件专利)。智慧芽方面对记者表示,全球在5G标准必要专利数量上领先的企业包括华为、三星、高通、LG、诺基亚、中兴、NTT、爱立信、OPPO、夏普等。

梳理上述企业的公开材料显示,爱立信早在2017年就公布了5G多模手机专利费标准,主要根据手机销售价格不同而有所调整,专利费用在2.5美元到5美元之间。

诺基亚则在2018年表示,5G SEP组合的许可费上限为每台设备3欧元。手机芯片企业高通的标准是5G单模手机将按照手机销售价格的2.275%来收取,5G多模手机按售价的3.25%收取,以单价500美元的手机算,高通单模和多模手机分别收取的费用为11.4美元和16.25美元。

华为也在2020年3月公布了5G专利对外许可,单台手机专利许可费上限2.5美元,这一标准远低于其他海外专利权人已公布的费率。对于占据在5G标准必要专利族排行榜上的“一哥”,华为此举无疑给本已暗潮涌动的5G专利许可市场添了把柴。

“既然华为贡献率排第一,凭什么其他企业收得更多?”某国产手机厂商负责人王盼(化名)对记者表示,权利人的专利许可费虚高,与其专利实力不完全匹配的问题始终存在。换言之,一些企业在3G和4G时代投入的研发比例高,专利费收取多一些无可厚非,但5G玩家更多样化,专利贡献也更加多元化,专利授权和交费的博弈机制变得更加复杂。

在OPPO资深知识产权律师林委之看来,中国厂商在5G时代的专利积累和4G时代有了非常大的变化。“OPPO在4G的时候没有自己的蜂窝通信标准研究团队,但在5G上,2015年,自标准伊始OPPO就成立了5G标准团队,参与了5G标准制定的全过程,是全球5G标准的关键贡献者之一。目前OPPO也已经针对6G标准进行技术预研,准备参与到不久之后到来的全球标准制定工作。”林委之对记者表示,五年前,OPPO在全球的专利还不到1万件,但现在OPPO已在全球40多个国家及区域布局专利,申请专利接近9万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达90%。

目前专利之争不在缴与不缴,而是在于专利费如何定价。王盼表示,不管是苹果和高通,还是苹果和爱立信,抑或是之前OPPO与夏普之间的诉讼,以及现在OPPO与诺基亚的博弈,都在说明固有的通信专利游戏规则正在被打破。

从专利许可模式的形成来看,诞生于3G时代,许可规则由“权利人”之间博弈形成,而作为被许可人的大多数终端厂商们在专利领域几乎完全没有优势,但是现在终端厂商也在有意识地积累在通信专利上的话语权。

“相信5G专利费用在这种更加复杂的博弈下,会进化得更加合理,长远来看还是打破游戏规则更加有利。”王盼对记者说。

诉讼反击与专利“无效战”

诺基亚与OPPO全球纠纷案备受外界关注,其中一个关键点在于裁定的结果或许会影响诺基亚后续跟其他手机厂商谈判的标准。在业内看来,OPPO如果输了这场诉讼,国内其他手机厂商大概率也将面临高额的费率。

虽然,在中国OPPO发明授权专利已经连续三年位列企业前三,在全球OPPO也连续三年跻身PCT申请量全球前十,但对于OPPO而言“反击”并不容易。从诺基亚过往的专利诉讼实战经验来看,几乎没有什么“败绩”。

2011年,诺基亚起诉苹果,最终苹果向诺基亚一次性支付赔偿金额4.2亿欧元,2014年又再次起诉,称苹果公司涉嫌侵犯其超过30项专利技术;2012年,老牌手机制造商黑莓也在专利战中败给了诺基亚,并最终支付了1.37亿美元以达成和解;同年,诺基亚起诉HTC,称HTC在全球范围内侵犯了其45项专利;2019年,诺基亚又对联想发起法律诉讼,称其侵犯了20项视频压缩技术专利。2021年至今,诺基亚针对OPPO、vivo等公司发起了一系列全球专利诉讼,诉讼地遍及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还在每一起诉讼中都申请了禁令。

今年8月,德国法院禁止了OPPO智能手机在当地的销售,消息一出,无疑对希望在欧洲市场取得高端突破的中国手机厂商形成了压力。

“目前我们也在德国积极反诉和上诉”,林委之向记者介绍,OPPO也不会打没有准备的仗,目前OPPO在专利分析、专利无效、专利申请、专利诉讼和许可方面都有相当的人才储备。此外,OPPO也不会一味地被动应诉,会积极采取反制的手段,这些反制措施已经在海外一些地区带来了积极的效果。

据了解,OPPO的专利团队有上百人,目前在全球多地同时展开对诺基亚的反诉和专利无效,包括德国、美国和中国等地。冯英对记者表示,只有有武器的时候,才能反击别人。目前,在局部战场,OPPO获得了多起胜诉。比如在印尼,诺基亚的4个诉讼案件都被印尼法院驳回。

此外,专利权无效也是专利战中惯用的打法,通过大量检索,分析,找到对应专利的源头,确认技术方案,从源头上证明其并没有原创性。根据OPPO提供的信息,目前对诺基亚已经提起了超过30件专利的无效申请,胜诉比例超过一半。专利被无效也意味着未来也无法向其他人收费。

冯英对记者表示,诉讼的目的不是证明OPPO的专利强过诺基亚,而是验证双方的差距并没有那么大。“面对强大的对手,通过积极应诉把不合理的费用打下来,水分给挤掉,让手机能保证基本的盈利,让手机厂商能够生存,这才是OPPO长期的策略。”

“专利许可本质是谈生意,一部手机大概有十万件专利,如果完全按照专利拥有者要求缴纳的专利费来付钱,专利费的成本将会超过手机硬件的成本。议价能力一旦消失,整个行业将会快速走向下坡路。”另一家不愿意具名的手机厂商对自己说。

手机行业拉响“预警”

5G专利战的第一把火烧到了手机行业。但在多家手机厂商的负责人看来,随着5G玩家更多样化,专利贡献也更加多元化,5G专利授权和交费的博弈机制更加复杂,5G专利可能影响的市场早已不局限于手机。

2022年10月,全球已有230多家运营商推出了5G商用服务,共部署了300多万个5G站点,5G用户达7亿。汽车、物联网、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的连接数量增加,除了通信圈玩家外,新能源汽车厂商、新兴IoT厂商都将面临着专利上的新挑战。

以汽车行业为例,随着智能汽车时代到来,通信技术在汽车领域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但大批专利掌握在通信厂商手中,这令车企颇为被动。

一位跨国汽车巨头中国市场车联网业务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5G专利之争蔓延到汽车行业是必然,只不过要看企业规模,小企业可能还无法引起重视,但规模做大后一定会面临专利问题,这在哪个行业都一样。

Gartner分析师刘轶对记者表示,只要汽车有连接网络的设备,就绕不开SEP专利,这和手机设备一个道理。“我国汽车产业的专利意识不是很强,首先要先了解SEP的运作模式;第二要积极接触专利池公司Avanci,因为它们整车授权会减少复杂度;第三要推进汽车行业规范,促进国内法律法规,因为国内和国外不完全一样;当然最后还是要积极参与,贡献更多专利,掌握一定话语权。”刘轶表示。

从海外市场来看,通信厂商与车企的诉讼大战已经开始。围绕支持车联网功能的4G移动网络所使用的标准技术专利,戴姆勒与诺基亚曾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诉讼,最终于去年和解。

争议焦点和手机行业类似:一是许可单元是以整车来计算,还是以零部件来计算;二是许可费用确定的方式是以固定金额为准,还是以特定费率为准。对此,通信企业希望向整车厂商进行许可,如诺基亚推动与汽车厂商直接的专利许可行为;车企则认为应该由TCU厂商获得相关SEP的许可,如戴姆勒和大陆集团主张以通信模块为单位进行专利许可。

诺基亚希望车企为导航系统、车辆通信和自动驾驶所使用的技术支付专利费,每辆车收取15美元专利费。这种付费方式打破了汽车行业的固有模式。一般情况下,如果在汽车上涉及专利费用,是由科技公司等专利持有者向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颁发相关零部件的授权许可,而后零部件供应商再去和车企核算这笔成本。

2019年3月,戴姆勒联合供应商,向欧盟委员会投诉诺基亚,称其涉嫌垄断;到2019年年底,双方和解不成,诺基亚以专利侵权为由在德国法院起诉戴姆勒。2020年8月,德国曼海姆地方法院判定戴姆勒败诉,戴姆勒面临无法在德国销售汽车的压力,最终戴姆勒决定和解并支付专利费。

对于汽车许可的定价标准,Avanci此前曾“明码标价”。专利池Avanci组织是2016年由高通、诺基亚、爱立信等通信巨头发起的无线技术专利授权平台,也是全球首个专门针对IOT领域进行标准必要专利(SEP)许可的平台。官方数据显示,目前已有超过80家汽车品牌接受了Avanci的4G汽车打包许可协议,全球有超过1亿车辆获得Avanci的专利许可。

根据Avanci的定价,4G相关技术汽车每一辆需支付15美元,2022年8月31日后调整为20美元,3G相关技术为每辆车9美元。

“车企按照规定只要使用网络,就需要向设备厂商或者移动运营商缴费。”一位业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一般来说越是大型的车企,越是逃不掉。

从趋势上看,对于车企的专利诉讼也在逐渐增多。根据专利防御型公司美国RPX于2021年10月12日发布的第三季度重要专利诉讼数据结果,当季汽车行业涉及NPEs相关的专利诉讼为31起,较上一年同期的11起增长了182%。

“留给国内汽车厂商的准备时间可能不多了。”一知识产权领域的资深人士对记者表示,原来(中国)企业对待知识产权的态度更多是被动的、防守的,现在企业的知识产权观念变得更加主动、积极。这是时代发生深刻变迁的一个缩影,是我国知识产权观念普及和制度建设日趋走向完善的一个重要体现。

在他看来,全球化市场下,知识产权布局也面临着来自技术迭代、激烈竞争、专利许可等多方面的风险压力,知识产权团队设立最主要的功能便是提前布局,预防这些未来可能遇到的风险,助力企业抢占领先优势。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